課程規劃

本屆紀錄片培訓分為「基礎組」與「進階組」,時間為期半年,共計21堂課。內容規劃了「必修課」、「選修課」、「共同課」,兩組學員在自己的必修課程之外,可跨班選修有興趣課程,讓整體課程保持彈性與靈活,貼近學員實際需求。

課程內容從紀錄片製作的基礎能力出發,包含技術、知識、實務等面向,逐步延伸至美學探討和進階思考。另設有陪伴導師制的「監製課」,透過與監製老師一對一的定期討論,深入作品核心,發展故事架構。另外,「共同課程」的「影像身體工作坊」,則希望在專業的紀錄片領域外,打破界限,帶來更多創意發想。課程規劃兩週一次,每次兩堂課,分成上、下午,每堂課三小時。

(一) 基礎培訓課程
【 課程規劃 】
基礎課程針對紀錄片製作的基本面向,涵蓋拍攝現場的攝影與收音實作、後期的剪接概念、素材整理等技術操作,紀錄片發展脈絡與美學分析、田野與倫理、在地議題走讀等實務與理論課程,逐步提升技術與觀察力,讓學員在拍攝過程中能靈活運用,累積持續創作的能力,進而銜接未來的進階課程。

(二) 進階培訓課程
【 課程規劃 】
針對有經驗的創作者,以創作需要之進階能力為主,從攝影心法、電影音樂與聲音設計、剪接敘事等角度,討論一部紀錄片的美學價值和世界觀,同時安排跨類型影像創作分享,延展創作可能性。講師群以自身參與的紀錄片為案例,並解析學員習作,深入交流,提升學員在紀錄片創作與工作各方面能力。

(三) 共同課程
【 課程規劃 】
共同課程以結合「紀錄片」與「劇場」兩種創作路徑的「影像身體工作坊」形式設計。紀錄片拍攝現場,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和互動,通過攝影機,保留在影像之中,其中許多思考,拍攝者本身並未意識到。串聯黑盒子的劇場工作方式,身體轉換成為一個更為直覺的通道,透過觀察與被觀察,即興排練,轉換拍攝與被拍攝角色,協助學員尋找故事核心。同時希望透過這樣的身體工作方式,創造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彼此理解與團體動力。

(四) 監製課程
【 課程規劃 】
在創作過程中,監製除了需顧全影片的品質與創作時程外,也是創作者的重要夥伴。因此規劃監製課程為陪伴導師制,從拍攝前的田野工作、拍攝現場的經驗與挑戰,到導演工作的素材統整、素材討論、故事架構、剪接修改等,將針對入選影片類別、創作者特質等,分配適合監製協助。

透過與學員一對一的陪伴討論,給予學員更為直接的協助和回饋。課程期間安排拍攝現場實習課,前往監製或學員拍片現場,進行實習課程,透過實際參與現場工作,更加了解紀錄片現場的變動性,增加自身經驗。最後一堂課,規劃全日影片分享討論會,輪流播放每位學員的影片,由五位監製老師及其他學員回饋意見、進行交流,讓定剪前得到更多調整的意見及發展可能性。


培訓課表

徵選培訓課程規劃表
堂數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
112/21(日)09:30-12:30基礎1 紀錄片發展與美學分析林木材
2 13:30-16:30監製1 拍攝企劃討論監製講師群
312/28(日)09:30-12:30基礎2 紀錄片現場的攝影與聲音I王盈舜
4 13:30-16:30基礎3 紀錄片現場的攝影與聲音II
51/11(日)09:30-12:30基礎4 田野、倫理與觀點廖克發
6 13:30-16:30監製2 毛片素材討論I監製講師群
71/18(日)09:30-12:30進階1 紀錄片的攝影心法許哲嘉
8 13:30-16:30基礎5 在地走讀與田野現場林宇嬋
9監製講師與學員另訂之監製3 拍攝現場實習監製講師群
102/1(日)09:30-12:30監製4 毛片素材討論II監製講師群
11 13:30-16:30共同1 影像身體工作坊I余彥芳
122/8(日)09:30-12:30共同2 影像身體工作坊II余彥芳
13 13:30-16:30基礎6 剪輯入門基礎段佩瑤
143/8(日)09:30-12:30共同3 影像身體工作坊III余彥芳
15 13:30-16:30監製5 故事結構討論監製講師群
163/15(日)09:30-12:30進階2 跨類型紀錄片創作分享吳梓安
17 13:30-16:30進階3 紀錄片音樂與聲音的想像-以《捕鰻的人》為例許哲嘉
澎葉生
183/29(日)09:30-12:30進階4 剪輯敘事的魔幻力量黃懿齡
19 13:30-16:30監製6 初剪討論監製講師群
204/19(日)09:30-12:30監製7 二剪討論監製講師群
215/3(日)09:30-16:30監製8 影片放映討論監製講師群
2024-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培訓花絮 #監製篇
2024-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培訓花絮 #課程篇
2024-2025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2024-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主視覺動畫
2024-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