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校園巡迴放映】新屋高中|《機器人夢遊症》
這天,活動來到桃園的新屋國中,大家一開始對於《機器人夢遊症》的片名並不了解,充滿疑惑。在影片放映結束後,講師說明影片的概念,《機器人夢遊症》導演拍攝了當年富士康跳樓事件及洋華電子勞工爭取權益、工程師疑似過勞死的事件,影片穿插拍攝了各事件的相關人,但共同探討的都是科技業發展的代價。為了大量生產,在機器人有辦法取代人工之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生產,這些人們日復一日的做著重複的工作,不管是一直檢查手機面板有無瑕疵,還是找尋程式bug,為了趕上手機發布時間,不停地加班。科技一步步的把人變成了機器人,但在機器人科技發展漸佳後,又用機器人取代變成機器的人。講師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現在人手一台手機,手機帶給我們很多的方便,也很輕易就能購買的到,甚至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但在手機的背後,是有這麼一群人犧牲了他們的時間與健康在完成它的。
另一個影片談到的事情,則是產業結構與工會意識的提升,我們從以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農業社會,發展到開始有標準化製成的工業社會,再到現今的科技產業,產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但其實工會的概念一直到十八世紀的英國才開始崛起,台灣自然更晚才開始。為什麼要有工會呢?因為我們在發展下,很多雇主為了擴大生產力,任用童工、迫使員工超時工作,或是給予員工低劣的待遇,為了改善僱傭關係才產生的。一如影片中洋華電子的勞工籌組工作,為了是要求要有平等的待遇。在最後,講師說父母辛勤工作付出的一切,很多都是為了讓孩子順利長大,特別是在科技業上班的父母,或許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為了讓家裡的經濟能夠過得好,而花時間在工作上面,希望同學們能夠試著去理解、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