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巡迴放映
2018/12/14
【教師紀錄片導讀工作坊】紀錄片在說什麼|毛致新

【教師紀錄片導讀工作坊】紀錄片在說什麼|毛致新

本週由毛致新導演來與老師們聊聊「紀錄片在說什麼?」首先與老師們介紹紀錄片的定義,讓老師對於紀錄片有粗淺的認識,接著,提出問題讓老師思考「學生能透過紀錄片學習到什麼?」「哪些紀錄片才是學生有共鳴的電影?」毛致新導演提出了對於觀賞紀錄片的想法,是要去了解沒有經驗過的人生,感同身受他人的生活與處境,觀賞越多的紀錄片會讓觀眾的視野更加多元。

紀錄片有分兩派,有人視美國紀錄片大師的名言為教條,認為「攝影機應該像一隻牆壁上的蒼蠅」,希望攝影機是隱形的,不去干涉與訪談被攝者,比如黃庭輔導演的名片《黃屋手記》;另一派認為紀錄片要像機關槍一樣與被攝者搏鬥。毛致新導演認為自己的拍攝手法較似前者,不太去介入與訪問,而是讓攝影機自由地進入被攝者的生活。

今晚放映了毛導研究所的畢業製作《暑假》,紀錄了兩位生活在新北市金山區的青少年兄弟在成長中面對生活掙扎的故事。毛導花了很長的時間與這對兄弟朝夕相處,讓他們漸漸習慣有攝影機存在。這對兄弟生活在治安不好的社區,小小年紀就有接觸煙酒,本片著重在兄弟的徬徨與不安,毛導真實記錄了一切。《暑假》曾遭到質疑為何導演選擇不制止這對兄弟抽煙喝酒?毛導明白表示他的身份是導演而非警察,他的目的是把狀況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觀賞到電影時去思考背後的問題。

觀影過後老師們反應熱烈,有老師很感動透過此片終於了解班上問題學生背後複雜的成長環境,可以更將心比心對待他們;也有老師分享在觀賞紀錄片的時候已知道這些畫面都是真實故事,所以會更容易觸動人心。面對問題孩子,要做的是陪伴而非排斥。

毛導認為紀錄片是「殘缺的藝術」,可能最重要的畫面都沒有拍到,拍紀錄片最有趣的事是沒有事情可以重來。吳乙峰導演常說「人比紀錄片重要」,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有限,透過觀賞紀錄片,了解彼此的立場,開啟對話,尊重包容。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電影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