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臺北》八德場活動回顧
「原本以為老爹都在唬爛,但可能都是真的,只是我們都沒聽進去。」
八德場放映,特別選在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前身為軍方電影院),這裡承載許多地方居民的成長記憶。坐進四周紅色絨布簾、有斜坡電影座椅的放映空間,我們選映李念修導演的《河北臺北》,影片記錄老爹──打過韓戰的外省老兵──遷徙、戰爭經驗與未竟的返鄉心願。這個午後,透過空間與影像疊加出深刻的對話。
░░░◼︎░░░◼︎░░░
映後交流,念修導演回顧這部2015年完成的作品,回溯父親生前與家人的點滴往事。相差50多歲的父女,在這部片拍攝前其實很不熟(爸爸經常醉倒路邊,或浸過去戰爭記憶中),最初的拍攝動機是想證明爸爸只是在唬爛!
2000年開拍,一拍15年,頭幾年老爹絮絮叨叨的人生故事,未被認真對待(如同多數的子女不會認真聽進爸媽憶當年)。直到2011年老爹生病,原本那個永遠強壯的人不再勇健,導演代替父親回到他的河北老家,回到夢裡「血流成河」的土地。
老爹的名字叫「忠孝」,卻是個一輩子不忠不孝的反骨父親。跟著攝影機引路,走進老爹世界裡,導演理解到父親活在那個「地上的饅頭沾了血和土,還是得吃下去」的年代,對失格父親的種種行徑豁然開朗:「他應該覺得我們煩惱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不用擔心突然沒命,他每天開公車就能養家活口,已經是天堂了。」
只可惜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怎麼運作時,老爹走不了,在螢幕前對著故鄉的景物指指點點。老爹的生命比片子完成快了一步。念修導演把遺憾帶到2021年的劇情短片作品《講話沒有在聽》,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把沒說完的話繼續說下去。
░░░◼︎░░░◼︎░░░
這部私歷史也是許多台灣人的家庭/族記憶,接近交流尾聲,觀眾席的一位阿姨舉起手,觀影湧現的情緒尚未平復:「我公公也是榮民,謝謝這部電影,讓我和天上的公公有一點連結。也很謝謝導演完成作品,把那一輩的辛苦讓我們看到。」
帶著輕鬆心情看電影,#突然某個真實的情感被召喚出來,在這樣不期而遇的瞬間,或許正是我們走訪社區放映的深刻意義了。
✿ 念修導演映後提到《河北臺北》的續篇,劇情片《講話沒有在聽》,可以線上觀影喔:https://www.linetv.tw/drama/14059/eps/1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 龍潭場活動回顧】
∨ 活動日期:2025.6.21 (六) 14:00-16:00
∨ 放映紀錄片:《河北臺北》
∨ 映後特色點心:美德糕餅-手工曲奇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