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過程無聲勝有聲】
從拍攝動機談起,對紀錄片完全沒有概念的阮金紅導演,起先想拍攝媽媽的故事,而2008年開始跟著蔡崇隆導演學習紀錄片的製作,發現拍照和攝影其實是可以傳達很多事情的。阮金紅導演也因此拍攝一部關於新移民姐妹在台灣的故事 –《失婚記》,而慢慢接觸到新移民、移工,在過程中知道移工目前的處境,包括語言溝通的困難、雇主的不友善及社會對於移工的刻板印象,對阮金紅導演而言,紀錄片是作為一個自我成長的工具。
法律背景、文字記者出身的蔡崇隆導演,從校園記者到報社記者,接觸的議題涵括了人權、勞工、原住民等。他有一套自己的觀點及報導能力,因此開始思考如何將司法影像化,將自己作為一個窗口,讓大眾接觸並思考議題。
導演們提到在拍攝過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取得對象體的信任,長時間的相處之下,慢慢地與對象體建立朋友關係。吳乙峰導演則提到:「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在面對紀錄片的突發狀況或作者開始介入了原本的行動,在這過程才是人最美的時候,此外,觀眾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陌生人意指的可能是導演、移工、雇主或者是警察(小螞蟻),而可愛則是人與人之間超越國際間的同情與關懷。導演選擇提高影片的親近性和可讀性,為的是期望透過這部紀錄片真正帶入民眾裡並將心打開,藉由紀錄片工作者帶領觀眾進入未曾經歷過的生活脈絡裡。
講 座 紀 錄|吳乙峰導演 X 蔡崇隆導演X阮金紅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