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場次
2017/12/03
106.12.03────《徐自強的練習題》

從小喜歡畫畫,最早接觸影像的機會還是在大學的廣告課裡,紀岳君導演笑稱自己看電影很難入戲,都是用比較抽離、疏離的方式看電影。開始學習影像的契機是在楊力州導演的課堂上看了《日南》後有很大的影響,開始好奇為何影像可以讓人產生共鳴。2006年,開始想拍攝與海洋有關的影片,也接連著藉由影像參與許多的台灣社會運動。2007年於公民新聞結識獨立特派員的吳東牧,而2012年徐自強因《速審法》生效獲釋出來,紀岳君因著吳東牧的引薦而開啟了一連串的行動。

在調查與拍攝的過程中,發現當事件只剩下自白時,該如何影像化?當下發生的就過了,只剩自己看到的真實,而且是自己建構的真實。『什麽是真實?』這件事吸引紀岳君想去了解整個事件的脈絡。紀岳君坦言在創作的歷程中,曾面臨經濟狀況及婚姻狀況的不穩定,對這個事件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而選擇與徐自強的關係是疏離的,並站在觀眾的立場來談這個案件。紀岳君想跳脫平衡報導的角度,認為應該給留給觀眾思考的時間,才會產生好奇心,而更想深入挖掘。

紀岳君導演認為每一場放映都是一次次的行動,他也將會繼續在台灣各地放映並邀請當地的檢察官和法官,希望這些位於體制內的法官和檢察官,能夠走出來面對群眾,也期望他的片子能夠與社會大眾進行對話。最後提到有觀眾曾問他:「你做這些都是為了社會公義嗎?」他則回答:「不是,做每一部影片的初始原因都是在跟自己對話、跟家人對話,尋找自我與社會的連結,不斷地往內挖掘,心裡面的感覺是跟社會有關係的。」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電影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