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場次
2019/01/06
107.12.23────《機器人夢遊症》講座紀錄

107.12.23────《機器人夢遊症》講座紀錄

《機器人夢遊症》映後座談的一開始,吳乙峰導演先請觀眾分享對於片子的感受和提問。為何會用機器人的形式?如何找到這些受訪者?怎麼進入剪接的後製?為何對這個題目有興趣?蕭立峻導演對於機器人旁白的思考,是想拉開視角去談這件事情,沒有想要探究事情的責任。在敘事上想放進手機生產鏈上不同位置的人,用機器人旁白去串連的方式,是在拍攝的過程中慢慢理出來的。導演想透過這部片讓觀眾知道這些做手機的人的生活是什麽樣子,應該要怎麼做而提出這樣的問題。導演分享他想用很多事件串接來把結構看得清楚一點,花了半年的時間整理素材,對於事件的取捨花了很大的功夫。

關於影像學習的啟蒙,蕭立峻導演分享大學時期修了其他系的課程,影響最大的是台灣電影的課,也在看了一些紀錄片之後,想往紀錄片方向走,去記錄社會議題,進而影響他之後進到苦勞網,利用這個機會認識更多的社會議題。而人類學的課則是影響他看事情的方式,很細膩的去看待人的狀態,去認識他者,開了一扇窗戶。

 

另外,談到《顯微家庭》這部實驗短片,對於蕭立峻導演來說是完全不一樣類型的片,結婚後接觸的議題較少,因此想拍一個不一樣的片子,以聲音為敘事軸線,加入與家相關的元素做討論,將平常接收的訊息轉化到敘事裡面,用生活的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另一個空間。最後吳乙峰導演分享紀錄片讓我們了解背後的結構,意識形態有兩端,理解他人的想法而去找到可以溝通的東西,不要太恐懼不一樣的想法,學習傾聽對方、了解對方,而不是謾罵和扭曲,可以在紀錄片的位子上看到不同的生活。

2024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30秒預告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電影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