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0.22────《快不快樂四人行》、《再會吧1999》講座紀錄
吳汰紝導演初次接觸紀錄片是來自自身的生命經歷,那時候媽媽過世,給她帶來很大的徬徨,以當時的生命狀態適合找個地方待著,剛好當時的老闆鼓勵報考南藝,而就此開始拍攝紀錄片。
「人生第一部片子很重要,體驗很特殊,會徹底地投入,同時人很容易遇到和自己相呼應的題材」,吳汰紝提到當時媽媽過世之後,與家裡和爸爸的狀態很糟,拍攝這個作品可以逃離這樣的焦慮和憂鬱的狀態,忘記自己的世界,感受人和人的連結是存在的。
拍攝過程中,導演發現如果有很多強烈自我意識的時候,如果都只是自己的想像,這樣會讓自己看不見真實。當時她對影像語言沒那麼清晰,當沒有預設的時候,很多真實反而會被記錄下來,生命之中自有奧妙的事情在呼應著。期間也有遇到被攝者質疑拍了這部片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吳汰紝也思考著,也許創作是個自私的行為,但如果這個世界都專注在自己更好的話,進而跟他人友好,就不用拯救別人了。回到藝術創作後,最核心的是人應該先和自己有所連結、理解自己。
吳汰紝分享在剪接階段時,在決定哪個畫面適合放在開頭之後,就直接開始剪,對她來說,剪《快不快樂的四人行》很感動,所有學習都是從這開始的,也提到剪接過程裡如果卡住就先去剪後面的那場,有時候後面的場會給前面卡住的事解惑。
最後,吳汰紝說曾經把紀錄片當作是要達到某種作用的手段,但後來停止那樣的狀態,內心才比較安靜下來,也意識到,人不是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本身帶給人的狀態是什麼,那就是帶別人最大的禮物,回歸到內在的安定,世界就會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