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07/07 (日) 16:30
▋映後座談:范春報、陳志明 導演、《縫》音樂 林弘韜
✦ 兩位導演一開始為什麼會想拍這部片?
陳:一開始是因為我妹妹自殺後,留下的貓走失了,從板橋輾轉五手,到龍崗、中壢、新中北路,後來就想說要不要來拍一部和妹妹、和貓有關的影片,順便來尋貓。但後來入選的是另一個《縫》的企劃。因為想要跟家人更加靠近,所以把妹妹的故事寫下來,透過比較詩意、抽象的方式來紀錄。
范:我是第一次學習拍紀錄片,半年來接受嚴格的訓練,才擠出23分鐘的影片。會想拍這部片子,是有次看到紀錄桃園在徵件,我就問我老公可以拍什麼?他就說自己現在在學舞獅,他也會木作、蓋房子之類的。我就說不然就以舞獅、打鼓為主,木作和手工藝為輔,這樣的企劃來投件,就有入選基礎組。
✦ 經歷半年的培訓過程,印象最深刻的學習和轉變是什麼?
陳:監製林婉玉老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堂實習課,學員和老師可以互相去彼此的拍攝現場。因為我影片的主題,我覺得自己要打開心、面對陌生人,是比較困難的。那天婉玉老師到我家,看我做的偶動畫和場景,跟我聊我的影片,甚至看妹妹過世後留下的衣物布料。那次我覺得老師願意走入我的生活和生命中,來了解我為什麼會拍這部片和這個主題,因為這次的互動,我的心就比較打開。一邊聊一些剪接節奏、生活的喜怒哀樂,後來討論就有比較順。因為以往都是用比較抽象的方式在說故事,實驗和記錄兩種類型起初對我來說有點打架。婉玉老師也跟我說要忘記過去的技法,接收不同的意見。
范:我印象最深刻的我們是去婉玉老師的拍攝現場,老師在拍攝劇場工作者鄭志忠,那天有非常專業的攝影、燈光、收音一起在現場拍攝,才知道專業的紀錄片拍攝是這樣進行的。後來我跟老師說:「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你的片子為什麼會拍得這麼好!原來是因為『夠專業』!」從那時候開始老師會問我要不要考慮買個腳架?要怎麼剪片?我為此買了油壓的腳架和音效很好的筆電,補助的三分之二都花在上面!
✦ 《縫》的片名由來?
陳:起初是因為妹妹是從上面摔下來的,身體是破裂的,沒辦法換上新的衣服,只能剪開舊的衣服。我們去警局認屍、製作完筆錄,警員就拿了一袋剪破的衣服給我。看著那袋衣服,我寫了一首詩給妹妹:「我想為你縫一件衣服,我想用這件衣服披在你的身體上,我想要縫一件衣服像是一顆心臟一樣,可以留在你的身體當中。」我就用這個「縫」的意象,把家庭和軀體的破碎,縫補起來。
✦ 關於《縫》的音樂,與粗剪版的小插曲
林:很多東西在家裡看和在電影院看很不同,在電影院裡,所有細節都會放大。我在這部片裡面用了很多裁縫機、鈕扣的聲音,不希望只是炫技,而是延續情緒,又不希望太渲染。《縫》介於紀錄片和實驗片中間,實驗片的話,音樂可以玩得更大膽,但這部片又有很真實跟家庭的關係,製作時需要拿捏這部分。
主持人:粗剪時有發生一件小插曲,分享會會前一天是沒音樂的版本,但分享會當天,志明換了一個有音樂的檔案,當天大家聽到有嚇一跳。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版音樂又是不一樣的?!
林:空總(C-lab)會做聲響藝術,晚上會有DJ在現場表演,我傳錯檔案,把要給義大利人的東西傳給志明,他也沒有問我就拿去用了。那音樂長達七分鐘,像德國電音趴。我也無法想像那一版的音樂(笑)。
✦ 《舞獅者與清潔工》最後說到夫妻因為凡事自己來,而太累、太忙碌,是怎麼得到這個體悟的?
范:凡事自己來其實是也是好的,只是如果把生活弄得很有壓力,凡事都自己來就不是一件好事。我之前都在拍老公手作,是剪接過程中婉玉老師提醒我要放入一點夫妻的關係,讓我去思考我到底想要告訴大家什麼內容。我都很害怕映後座談大家會問我什麼問題、會不會太揪心,很多關鍵的東西都不敢放上來。婉玉老師問我:「春報,你有什麼是不能被看到的嗎?」我很震驚說:「沒有呀,我全部開放,我完全無所謂, 我掏心掏肺。」
✦ 對《縫》的拼貼印象很深刻,想知道志明被哪位藝術家影響?
陳:我一直以來都會用拼貼創作。會用拼貼,是因為我的家庭滿破碎的。零碎的記憶和破碎的成長背景,用拼貼會跟片子比較相關。一直以來很喜歡Robert Breer,他的實驗片《Fuji》,是他搭火車時看向外面的富士山,用手繪、聲響去呈現,從我第一支影片到現在的《縫》,他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他很多地方是用實拍沒辦法表達的,但他可以用聲音及各種方式表達情緒——特別是壓抑的情緒。另外,手作會有種療癒感,可以幫助我放鬆。因為面對這麼重大的事情,我自己需要一些出口,透過拼貼也不用把真實的東西直接赤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像是妹妹的大體、我們在殯儀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