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推廣活動|紀錄片裡的人—談真實與虛構人物
10.30 至善高中
紀錄片裡面的對象體,可以有議題,可以有群體。
講師以如果要拍攝今天參與的學生班級舉例,在拍攝前一定會先做田野調查,透過與學生們的相處,找到紀錄片拍攝的對象體。
田野是什麼?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要深入了解對方。以拍攝學生們來說,要一起上課、生活,並透過一起生活的過程中了解每個學生,也才能夠篩選出真正能夠呈現主體的對象。
紀錄片是長時間的拍攝,但呈現在觀眾前面是濃縮過的,濃縮這件事情藝術就出來了,濃縮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想法,傳遞精神,最終呈現作者的觀點。
接下來講師放映李文淑與她的孩子,在觀賞結束後。講師邀請學生上台分享。幾位學生分享從這部紀錄片中感到感動,李文淑無私的精神,用了退休金為小孩創辦服務社,給予小朋友希望;有人看到李文淑不只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也要照顧服務社的孩子們,感到非常厲害。
講師分享這部影片帶給自己的影響,一開始拍到李文淑的兒子過世後,突然無法剪輯,感覺痛苦,因為有跟他們相處的脈絡跟情感,後來發現李文淑老師即使兒子過世,仍致力經營中華服務社,大受感動,也立志要傳承李文淑老師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