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
2020/11/22
[心得回顧]2019桃園城市紀錄片作者心得|家的碎紙片|作者 張晃維
剪輯日誌及片訓心得
好不容易知道市場在哪,該買什麼食材,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組合食材和調味,始終煮不出一道完整的料理。
 
我應該算是很幸運,教練很早就替作品取了一個充滿詩意和哲學味道的片名-家的碎紙片。也因此核心更清晰可見。此時對象體的重點已經從原本紀錄董娘與重度自閉的小兒子徐承煜一家四口,轉而紀錄ㄧ家七口的日常生活。
教練推薦我去看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橫山家之味,我看完後才漸漸地稍有了解到原來教練曾和我說過-靜靜的生活,會是很有力量的感受,大概就是電影演的那樣吧!
 
(嗯...所以那樣是指哪樣?)
 


 
 
過去我看侯孝賢導演的片子就如李屏賓老師說的,如果你睡著了沒關係,醒來再看一次就好了。而像是枝裕和導演的片,照理來說我來看也理當是如此。但我發現,經過幾個月的課程下來後,我對於影像解讀的能力和感受似乎都和以往的我不太ㄧ樣了。我想關鍵就在於觀念的改變。
 
過去拍攝對象體時根本稱不上是凝視,心態上太習慣於概念先行,以及獵奇情緒,當然還有少少不充足的拍攝時間。在這樣狀態下實難讓自己進入對象體家庭真實的狀態。更何況我是何其幸運遇到這寬大的一家人,願意讓我進入這家庭當今生命的核心。但...我有用相同的心情去回應他們嗎?我,準備好要全力以赴了嗎?
 
 
直到我確實開始要交片的前10天左右吧,我覺得自己心態大致才調整到一個較好的狀態。我想此時的另一個關鍵是在於,我一直苦於在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及核心到底是什麼?這部分處於模糊的狀態。有點矯枉過正的覺得,安靜看著每一個場完整的呈現完每一分秒,似乎也挺好看的!(嗯!我到底在說什麼!)
果然,我是沒學過電影的人,對於氛圍、節奏,以及電影時空的建立實在沒概念。所以總是很難簡潔俐落的剪輯組合出想要表達的真實。
 
 
 
很感謝教練的陪伴,教練總是能在這麼多素材資訊量中,給予我提醒及建議。並指導每場如何適時、適當的表現出核心。
 
 
 
除此外,紀錄片的表現形式上,也讓我收穫滿載。這也讓我讚嘆教練的厲害。紀錄片不只是一個作品,因為內容的呈現是來自於作者與對象體彼此過去人生脈絡相遇碰撞後所交織出的有機體。紀錄片是有生命的。也就是說,教練在指導內容的修正時,是同時理解了對象體及作者的人生脈絡後,以最適合獨特的方式來讓作品呈現其應有的生命寬度。
 

用劇情片的方式拍攝紀錄片
在看過幾次我剪輯過的內容後,教練要我挑戰完全用現場的方式,來剪輯完成這作品。這...我哪會懂呢。但也因為對教練的信任,以及教練給予我的鼓勵,讓我相信了既然我都有買到這些菜,為何不勇敢去嘗試呢。老是害怕成果可能不完美,不去行動享受過程,實在是浪費讓自己前進的機會。這樣的習慣心態也是影嚮了為何作品總是停滯無法繼續讓人讀下去的原因。這是我理解道的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的另一個解釋吧XD
 
 
你我在家都是一個樣子
不相識的人們,在家以外的場域相遇,難免都是看職業身份、頭銜、年紀、外表來作為初步評判認識對方的參考項目。若是...回家後呢?
 
阿公、阿嬤、大姑、爸爸、媽媽、哥哥、弟弟 ,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會扮演其中的身份。某方面來說,你、我、他在家的場域中,是處於一個平等的狀態。
透過凝視,去看家人彼此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生活樣貌。會重新看到這場域的細節,進而與自我家庭關係連結省視。
 
就像片名一樣_家的碎紙片。破碎的紙片,來自於每個家庭都有的不完美,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便再如何的不堪與辛苦,但日子總是得過下去。而人性讓人激勵感動的,便是那生命的韌性,每位家人和家庭,是如何攜手走過這人生一關又一關的關卡。又是如何能將這上天給予的挑戰,內化為自己生命歷程中的養分。
 
當一個作者、要尊重自己對創作的情感。在自己的生活中亦要對自我情感真誠
記得第一天以備取的身份來到這培訓,光聽教練分享一個上午,我內心就知道,上天帶我不薄。總是在我人生走到困惑的十字路口時,為我找了一位明師。在我成長過程中,我不適合教育體制內的學習,因此念完高職、服完兵役,便早早投入職場學習。對我我來說,實戰。才是最實際,做中學、學中做。不斷的來回交叉,實戰經驗與理論不斷的交疊。最終才得以融會貫通的運用自己手上的工具,為熱忱盡善的服務。
 
從平面到棚內、節目、外景、新聞、專題、短片、戲劇、紀錄片等等,對我來說凡走過比留痕跡,也都為自己的臨場判斷累積不少可貴的經驗。但即便如此
我確實清楚,我有自己的盲點與不足,但我又不信任學校!但...非常感謝有這機會從備取到正取,有機會和從未知曉的吳乙峰導演學習。教練第一天培訓就提醒大家,他的課比研究所辛苦,聽到的當下,我內心實在太欣喜若狂了。不用繳學費給學墊,還能有政府補助金費給我們學習。應該只有寶島臺灣了吧。
若要說,整個課程中最讓我獲益良多,感受最深刻的就是。
 
教練從不在乎我們的作品會長得什麼樣,因為人比較錄片重要。
 
工具是死的,但人的思想可以是無限寬廣的。但在創作之前,若身為作者的我們,早已遺忘所謂的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亦或是任其忽視荒廢自己情感而不自知。又要如何有敏感度去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呢!
 
 
良善的最高境界絕非來自「施捨」,而是「引路」
讚嘆教練總是能因材施教,發覺每個學員的特點,並給予信心。無論是在創作中,亦或是回顧自我成長脈絡的過程。都是處在一種陪伴平等的位置與我們辯證、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去思考。有別於過去被填鴨式教育,強灌他人思想,不尊重個體感受的臺灣教育有著天壤差別。教育乃國家大事,這對臺灣整個是至關重要的。所謂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就是在如此不在乎思辨與獨立的霸權對待中所滋養的。
 
一晃眼,竟要來到成果展,很短卻很扎實。製作一支片的過程,宛如過了一生。感恩教練及教練團。回想當初下定決心放下心中我執,前來參與紀錄片培訓的心意,是值得的。
 
 
 
 
大家看完是不是更瞭解紀錄片創作的心路歷程呢?
最新年度的作品即將在11/28-11/29辦理成果發表會囉!
詳情請參閱「紀錄桃園」粉絲專頁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電影總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