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
2025/05/23
05.18|培訓共同課2 影像身體工作坊Ⅱ

「對於紀錄片工作者來說,現場的『注意』到底是什麼形狀? 或許就是要不斷轉換。」

 

 

本週的影像身體工作坊Ⅱ,彥芳老師與思維老師邀請學員以最舒服的方式轉換狀態,讓身體鬆開,眼睛也慢慢柔軟下來——在這三小時裡,眼睛將成為皮膚的一部分,與空間共感。透過「我今天是什麼顏色」的能量檢查,學員在彼此的移動中感受對方帶來的能量與變化 。

 

這次的練習從「感受重心」開始,即使只是站立,我們也始終受到重力與外力的牽引。彥芳老師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跳舞。」從腳底開始覺察,也是在延續上一堂課,學員們再一次從微小的律動中,打開對身體的細緻感知。

 

 

本次課程讓學員分成兩兩一組,分別扮演穿梭的魚和珊瑚礁,在共同移動中感受彼此的停與走,直到一起找到最終的停留點。

 

 

有學員認為當珊瑚礁或魚都沒有差別,因為都同樣地在「注視」、意識對方;也有學員認為扮演停留的珊瑚礁較有安全感,魚的主動同時也意味承擔更多責任。

彥芳老師則說:「兩個角色都握有相同的權力去意識到對方想停留或行走。」

 

 

隨後攝影機被放入練習中:珊瑚礁成為攝影者,魚則在空間中快速穿梭,攝影在這當中也變成了一種舞蹈,比起單純的紀錄,更像是進入一種同步的狀態。

 

 

有學員拍攝時想拉開距離讓魚更自在,卻發現給予太多空間反而讓魚難以行動;也有學員意識到自己容易被攝影機綁架——一同參與的佩宜導演回應當紀錄片拍攝遇到強勢、不斷給予的被攝者時,很難避免被帶著走,所以要 #適時抽離,才能看到更全面、整體的東西。

 

彥芳老師和思維老師也持續探索影像工作者與肢體之間互動的更多可能性,「舞者的『注意』是廣的延伸至整個空間,對於紀錄片工作者來說,現場的『注意』到底是什麼形狀? 或許就是要不斷轉換。」

 

 

課程的最後,老師們邀請大家練習「描述一個人」,不只是第三人稱的觀看,更是一種「嘗試成為他」的感受練習,並試著用影像捕捉自己感受到的「共振」,從肢體去回憶、看見,就像是一種紀錄方式的延伸,讓觀看不再只是凝視,而是身體也參與其中,變成真正地「一起在那裡」。

 

 

經過兩堂影像身體工作坊的練習,期待最後一堂共同課程,學員會帶來什麼樣的成果影片。

2024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30秒預告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主視覺動畫
桃仔園電影趴:來咱社區看電影|電影總預告
2023-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成果精華
2023-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課程精華